公告版位

黃宗堅(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教授)

 

壹、前言

家庭儀式(family ritual)常以不同型態在心理治療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。由於每一種儀式(例如,求籤、解運、祈禱、祭祀、掃墓、彌撒或禮拜等)都含有各種象徵的隱喻,它們表達了語言所無法傳遞的訊息,透過這些象徵隱喻可以將儀式賦予不同的深度、意義、價值和影響。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黃宗堅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)

 

壹、前言

沙遊治療(sandplay therapy)已遂漸成為心理治療歷程中常被運用的取向之一。過去研究亦顯示此一處遇方式對於憂鬱、焦慮或性侵害等案主具有相當的療癒功效;此外,對於過份內向、退縮、尿床、拒學,甚至是過動的小孩也很有幫助(MitcesllFireiedman,2003)。雖然沙遊治療在國內仍是方興未艾,但是目前在日本卻非常盛行,甚至已成為心理治療界的主流。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重佑 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) 

黃宗堅 (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)

一、前言

世間皆以「善」為依歸,「惡」眾人避之唯恐不及,一旦生活周遭出現了一絲絲「惡」的跡象,人言大肆韃伐除惡殆盡,深怕它的出現造成人心的不安,只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善惡本兩面。若將中文字拆開看,「惡」其實為「亞」及「心」兩字組成,可說是人的第二種心,亦即是每個人心中皆有善亦有惡;就像是黑與白、陰與陽都是兩兩相存的。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曾瑋俐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)

黃宗堅(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教授

 

一、前言

《魔戒》是享有盛名的英國作家JRR Tolkien(托爾金)耗時十二年才完成的巨作。《魔戒》在1954發行之初,曾被書評嚴重忽視;當時某些評論家批評它為「失控的童書」,1961年的某份報紙則形容它為「完全逃避現實的作品乏味又異想天開。」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張雅雯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)
黃宗堅(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)

 

一、前言

在中國神話中,有許多經歷世代變遷卻依然流傳不息的故事。例如:白蛇傳故事中的白素貞、小青、許仙、法海等人物幾乎是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,甚至轉以現代舞蹈、戲劇、電影等各種不同方式將其故事內容演繹呈現,同時也獲得民眾廣大迴響,此現象證明了《白蛇傳》在民間故事中屹立不搖的地位。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詮釋學的起原來自於西方宗教革命之爭,路德教派不滿天主教用其教義來理解聖經,認為應該由文本自身的語言分析與解釋來探求神的旨意,因此開始尋求可以信賴的詮釋學方法。因此詮釋學是一種人們想要透過文本來理解神的旨意的初衷。於是一種普遍詮釋方法論開始在哲學論戰中出現,但是詮釋學始終沒有發展出可操作的科學方法,反而走入生活世界去理解生命體驗和歷史性,狄爾泰(Dilthey)是一為導向此方向的詮釋學者,其使用詮釋學來作為理解文化科學(促進創造者與詮釋者之間共享理解的學問)的方法(David Jary & Julia Jary,1998,p.302); 
 
胡塞爾現象學嘗試穿透不同文化的生活世界,找尋其背後非歷史性、純粹的意義建構(整理自畢恆達,1996)。我覺得胡塞爾的講法跟容格心理學集體潛意識之說接近,在不同文化背後都具有同樣的象徵意義,不受其歷史影響,存在於人類心靈深處;海德格則以「在世存有」(being-in-the-world)的存在哲學來取代胡塞爾的現象還原哲學,他認為「理解就是存有」,依照他的論點,我們對於先前理解(指人們既有的特定觀點,是在個人歷史文化中所形塑的)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存在處境,並且在理解過程中,經歷詮釋循環(hermeneutic circle),我們對於先前理解也會有所改變。高達美(Gadamer)認為詮釋者總會受到「成見」的指引,而「成見」就是去理解新事物之前必須去理解的,並且透過「視域」(horizon):從一特定角度所看見的整個視野,自己與他人視域的相互理解來達成詮釋,即是「視域融合」的意思,在文本與詮釋者們之間互動過程中,新的詮釋於焉產生。
 
因此,我們可以知道詮釋循環是人們對文本的詮釋,換句話說,「讀者」透過文本來理解「作者」的意思,同時也在文本閱讀中形成讀者自己認為的意義,在此過程中詮釋循環(hermeneutic circle)正在進行著,人們不斷透過對於「部分」的理解以尋求「整體」的意義。 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隱喻治療的對話過程,治療者有幾個原則可以掌握:

 
(一)、在過程中,避免直接論斷圖卡的「好」和「壞」。
(二)、以積極想像、表達藝術、故事敘說等方式擴展個案對於隱喻圖卡的投射。
(三)、再運用圖卡本身的隱喻故事,促進詮釋循環的過程進行。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火  

大地燒得像焦炭一般,還在紅紅的,地面縫細中還冒出火焰,可見餘火尚未
熄滅,剛剛肆虐完,剛好處於燃燒殆盡的情境下,是一種暫停的時刻。
火象徵了人們的生命力,溫暖具衝勁的特質,很多時後多衝多拼是需要的,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圖卡中所蘊藏的豐富隱喻,並且透過隱喻來說故事。在分享故事的過程,彼此也分享了關係;他人的接納,使故事的真實得以存在「說者」與「聽者」之間。於是我們覺知到自己的故事是一個不斷在心中上演的劇本,藉著許多內在的自我對話,而漸漸鬆動,或改變原來舊有的框架,甚至對於其靈魂安置的道路也產生更多的可能。它需要以歷程來經驗,當個案透過與聽故事的人交流,故事的象徵以及療癒的可能也就在歷程之中發生。

 

治療師在與個案對話式互動當中,運用隱喻意涵,銜接了彼此之間的可能落差,並且在相互詮釋的循環歷程,得到另一種嶄新的認知原型。於是當故事在進展著,雙方亦將跟隨著進展。

 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壓抑.jpg    

《對話摘錄》(保密原則有部分修改)

個案:「在我的生活中有什麼是需要調整的?」

榮格。沙遊。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